201408 知己與貴人-朋友相處之道
朋友在佛教中又叫作:道侶、道友。人生道上,倘若朋友或夫婦,能夠成為同參道友,一起精進、努力,學習慈悲與智慧,就能減少摩擦,成就彼此。

朋友是人生的財富

  問:常有人將朋友比擬為「人生最重要的財富」,我們該如何經營這份人生的資產?
  答:朋友能讓我們感覺有伴、不孤單。許多人無聊的時候,總喜歡找朋友聊天,他可能和家人甚至自己的配偶聊天時,還沒有這麼痛快,但是和朋友卻可以天南地北的閒聊,藉著彼此互相傾聽,或互吐心中的不快,講完之後心情也會比較愉快。
有時候,朋友很像老師,可以作為我們效法的對象。這樣的朋友往往比家人重要,因為朋友與朋友之間少了權利與義務的要求,卻多了彼此的互相幫助。互助並不特別指在金錢、物質上的互通,而是在於彼此能夠交心,互為知音。
一生當中若能遇到這樣的朋友,人生就了無遺憾了。......(more)

天涯何處尋知己?

  你的身邊有多少朋友?
  聽你發牢騷、吐苦水的人就是朋友嗎?
  生命中真正的道義之友該何處尋求?
一般人都希望能結交到好的朋友,結交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,結交到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。卻又常常陷在只要是聽我的,與我站在同一陣線的人,就是我的好朋友;相反的,縱然是多年的知己好友,一旦各自有不同的立場,有不同的想法時,就很可能會誤解對方,認為對方背叛我、出賣我,不夠朋友。.....(more)

交友原則

  問:有人因為被朋友傷害而不肯相信朋友,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,有沒有什麼應該注意的事情和需要掌握的原則?
  答:交朋友除了掌握友直、友諒、友多聞的原則之外,另外還有四點需要注意:
第一,要保護自己。與朋友互動的時候,不論新朋友或老朋友,我們必須要保護自己。如果忘了保護自己,可能會招來一些麻煩。
第二,要保護對方。也就是和對方交往時,不要有非分之想,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不應該得到的好處或利益。我們與人做朋友時,應該想到能不能對他人有幫助,如果不能,至少不能冀望得到非分之物。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,都不應該有這種念頭。不佔人家的便宜,一方面是保護自己,另一方面也保護了對方。......(more)

做個真正的貴人

  在日常生活裡,大家都希望遇到貴人,盼望能有貴人相助。不過有些人在獲得別人援助時,卻常常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,甚至埋怨對方:「你只幫了一點忙是不夠的,應該繼續幫下去才對!」更有甚者,貴人已經出現在眼前了,卻還有眼不識泰山,認為對方多管閒事。
  如果遇到存有這種心態的人,就像「狗咬呂洞賓,不識好人心」,呂洞賓因為好心,拿了一些食物餵狗,結果這隻狗不但不感激,還反咬他一口。社會上這種情況其實很多,你幫了對方的忙,他不但不知道感恩,甚至怪你多事,這種人不管你再怎麼善待他,他就是不滿意,可能還會反過頭來恩將仇報。遇到這種事,實在讓人心裡很難平衡,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......(more)

善知識、惡知識

  佛教中有所謂的「善知識」,善知識既是我們的好老師,也是我們的好朋友,能夠從意見及觀念上規勸、鼓勵、幫助我們。
  佛經非常強調善知識的重要性,經典中所說的善知識,又名「大善知識」,主要是指得道的高僧、大菩薩。例如《華嚴經》中的善財童子,他一共拜訪了五十三位大菩薩,每一位大菩薩都在觀念與方法上,提供他在增長智慧、慈悲上具有關鍵性的指導,因此這些人就是幫助他成佛的大善知識。.....(more)

原諒背後說壞話的朋友

  「人前不說別人好,人後不說別人壞」的人不多,當你發現你的朋友在你背後說你壞話,最好能以包容及諒解的胸懷泰然處之,這樣才能化解誤會,保持友誼。
  凡是人就多少會有一些毛病,彼此之間總會有幾句批評,因為,在人背後不論人長短的很少,我們自己也就是這種人。說壞話不一定就是那般的壞,也不一定就是批評,有時候只是為別人說明介紹,解釋一個人的優點或缺點。故當知道人家說了自己的優點時,除了高興,應該感謝;當知道別人說了自己的缺點時,不該生氣,應當反省。......(more)


 
首頁 | 加入我的最愛 | 法鼓山網站群 | 護持捐款 | 聯絡我們 | 網站地圖